网师园是苏州园林里不可忽视的存在。
“网师”原本是“渔隐”,南宋官至侍郎的藏书家史正志在苏州带城桥畔建宅园,其藏书楼名“万卷堂”,花圃名“渔隐”。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退休后在旧地重建,取名“网师小筑”。其后数易其主。1917年,军阀张作霖购得此园赠予恩师湖北将军张锡銮,张锡銮在内增设景观,其中就有之后闻名于世的明式书斋“殿春簃”。有趣的是张锡銮本人未曾入住,而是张善孖、张大千兄弟于抗战期间租住在这世外桃源,养虎作画,传下佳话。1940年国民党元老何澄(字亚农)买下园子,何澄的夫人王季山是王颂蔚(明代苏州籍大学士王鏊的十三世孙)与谢长达(振华女校创立人)之女。新中国成立后,何氏子女将网师园献给了国家。何澄与王季山的八个子女都很出色,二女何泽慧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,与“两弹一星”功勋钱三强是同学与伉俪。何泽慧一生简朴,摒弃风头,培植后学,甘当人梯,成为我国原子核科学事业带头人。1994年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《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》时,德高望重的何泽慧不愿意为自己立传,故在此系列丛书“物理学”部分,没有她的名字。
如此说来,网师园的“小”更见其隐于世的“大”。在苏州,“万园之母”的拙政园七十八亩,“寒碧山庄”留园三十五亩,“城市山林”狮子林十五亩,“可以栖迟”的网师园区区八亩,有意思的是这一半的一半的一半里,藏着如此深厚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。
展开剩余77%从带城桥路阔家头巷往东,走过沈德潜故居后约百步,过辕门就到网师园。跨进大门,一眼望见门厅、轿厅与过廊隔屏,隔屏上方悬挂匾额“清能早达”,既有清廉能干之寓,也有清净澄明之美。隔屏下方为苏州画家劳思创作的网师园彩漆全图。2003年,为了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古典建筑艺术,国家邮政局发行特种邮票《苏州园林——网师园》一套四张,劳思先生在网师园全景图基础上进一步创作邮票图案,分别为园中四景“殿春簃”“月到风来亭”“竹外一枝轩”和“万卷堂”,由于是通景设计和连票印刷,从邮票画面中也可以体味到网师园整体布局之精致,领略其独步千古的妙趣。
跟着全景图游网师,东宅西园,从门厅自南向北如同园主归家,自东向西好似宾客造访,先往北走体验一下主人的生活。绕过隔屏进入砖库门,砖雕门楼的滴水瓦下,十二对砖细鹅头昂扬挺拔,上枋横匾为蔓草牡丹图,两端倒挂“狮子滚绣球”和“双龙戏珠”砖柱花篮头,左右兜肚分别雕有“周文王访贤”“郭子仪拜寿”戏文图,下枋横匾饰三个团“寿”字,门楼各处灵芝祥云朵朵、蝙蝠风度翩翩。这座“藻耀高翔”门楼建于清乾隆年间,早于东山雕花楼百余年,造型别致、气势伟岸、玲珑剔透、绝妙高超,蕴含园主“藻绘呈瑞,文采飞扬,家国兴旺”的美好愿望。正前方是大厅“万卷堂”,取首任园主的藏万卷书之意,厅堂正面高悬文徵明所书匾额,两旁为张辛稼所书对联“紫苒夜湿千山雨,铁甲春生万壑雪”,两壁挂大理石山水挂屏,厅堂内为一套明式家具,稳重典雅。万卷堂北面过庭院是女厅撷秀楼,楼额由朴学大师俞樾所书,取“采远山之秀色”之意,楼有二层,楼上为园主全家居住所在。凭栏而望,全园在目,登楼而上,千崖竞秀,过去人口与建筑密度低,在此高处可望见城西的灵岩与天平二峰。撷秀楼往北,后庭园植有假山,有室名“梯云”,“上楼僧踏一梯云”意味绵长。再北又有庭园,至最北端的建筑是原园主何澄收藏瓷器之馆。自撷秀楼往西,峰峦重叠,秀竹苍柏,满眼翠台集书气,一片松涛震卷音——五峰书屋、集虚斋、看松读画轩、殿春簃,四座书房由东至西一字排开,散发着不可匹敌的诗书光芒。
东宅北屋自成一统,如何与山水有相逢?回到轿厅,以客人状,往西穿过“网师小筑”门洞,便置身于“可以栖迟”的山水园中。园中央为半亩彩霞池,池南建有濯缨水阁,池西设有月到风来亭,池北开竹外一枝轩,池东面则是前面万卷堂与撷秀楼的西墙,墙上刻有盲窗、墙脚砌有黄石。竹外一枝轩以月洞门连接了集虚斋与彩霞池畔的曲廊,主人包括小姐们步出集虚斋,在轩廊中凭栏可以欣赏对面濯缨水阁前上演的昆曲评弹,好不从容惬意。当然也可在月到风来亭里设案,望对岸自家住宅的白墙映在池塘里化为天然山水画,而盲窗便是画上的金石印章。中秋之夜,月满风柔,人在亭中可以足足见着三个月亮,空中月、水中月、杯中月。彩霞池因周边假山楼阁疏密有致、借景生情,果真有了朱熹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”的无限遐想。池塘外围,还有供宾客赏景宴饮的小山丛桂轩、蹈和馆及最南端的琴室,一切应了苏轼“江头千树春欲暗,竹外一枝斜更好”的诗意。
不得不说,无论是主人路线还是客人路线,彩霞池西北处的园中园“潭西渔隐”都是网师园的隐中之隐、意中之意。一来这里是南宋史正志“渔隐”旧圃,二来里面有张大千兄弟当年的画室殿春簃。张大千的兄长张善孖以画虎闻名,曾获赠一幼虎,养于园内,唤为虎儿,大千兄弟合作画虎十二幅,称为《十二金钗图》,轰动文化界。之后虎儿病故,张善孖于悲伤中将其埋于园中,1940年善孖于重庆仙逝。大千先生在台湾常怀念旧居故人及虎儿,1982年专门题写“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”石碑,由台湾寄到苏州,嵌在殿春簃室外的西墙上,为一株百年紫藤所护。殿春簃院子西南凿“涵碧泉”,建“冷泉亭”,庭园铺地为渔网纹,图案还饰有鱼虾、荷藕,好一番渔翁日常写照。殿春簃在不到一亩的空间里集苏州园林各个要素于一身,以朴实无华的风格镌刻出若愚大智的气息。“殿”字代表最后,“簃”字代表大屋旁边的小屋,一间排在春天队伍末梢里的小屋,却名扬四海,历谱华章。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“明轩”、苏州东园“明轩”实样,苏州南园何亚农旧宅处所建的“小网师园”,均着力复制殿春簃举重若轻、超凡脱俗的形制与情致。
网师园的由小及大、以少胜多,言语是说不尽的。就像“潭西渔隐”朝西门宕刻的“真意”字额,“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”。一亩的殿春簃阅尽人间,八亩的网师园旷古烁今,小巷里的苏州园林,出则浅而入则深,浓淡两相宜。
(原载于《苏州日报》2024年08月13日 A08版)
作者:颜永萍 图片:苏报融媒记者 王亭川
编辑:婉安
发布于:江苏省下一篇:没有了
- 2025/04/19华西医院连续3年承办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肝
- 2025/04/19从小众游戏到“精神桃源”,两周年的它
- 2025/04/19财经聚焦|三大指数继续上行 我国经济总
- 2025/04/19神工股份:3月27日召开业绩说明会,汇添
- 2025/04/19宁夏中卫进京推介文旅资源 邀北京市民打